在阅读此文之前,辛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最近人民币这波涨势,确实有点猛。从8月份算起,离岸市场上那条代表价格的曲线,就跟坐上了火箭似的,一口气拉升了将近1000个基点。
要是把时间再往前推到4月初的那个低点,那累计的涨幅更是接近3000个基点。这可不是个小数目,市场的热度一下子就被点燃了。
很多人都在问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这背后可不是一两个因素就能简单说清的,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“三重奏”。
全球宏观环境吹响了序曲,国内经济的信心回暖唱响了主歌,而资本市场的激烈博弈则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变奏曲。想看懂人民币的未来,就得把这三个乐章都听明白。
美元退潮全球涨潮
首先得说,这波升值的开头,我们其实有点“被动”。序曲的指挥棒,握在美国人手里。最近,美元的指数明显有点“抬不起头”,进入了一个阶段性的疲软期。
为什么?因为美国的通胀压力看起来没那么大了,市场里到处都在猜测,美联储今年会不会就得降息了。
这么一来,美元资产的光环就黯淡了不少,吸引力自然跟着下降。资本都是逐利的,水往低处流,钱自然就往有利可图的地方跑。
所以,不只是人民币,全球的非美货币,最近兑美元都挺直了腰杆,这是一场集体的反弹,我们只是顺势而为,搭上了这班车。
当然,也有人会提到中美之间的利差问题。这个利差确实存在,但资本市场玩的是预期。现在大家普遍觉得,这个利差未来会慢慢收窄。
这种预期的变化,在边际上就大大削弱了那些想做空人民币的力量,给人民币的企稳反弹创造了非常必要的外部窗口。
信心点燃的正向螺旋
如果说外部环境只是创造了机会,那真正把人民币推上高潮的,还是我们内部的信心。这股信心就像火种,一旦被点燃,就迅速形成了一个“正向螺旋”,自己给自己加油,越转越快。
信心的地基,是我们稳健的经济基本面。消费、出口、制造业这些关键指标都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,企业的利润状况也开始好转。这些实打实的数据,给了市场一个非常乐观的宏观故事脚本。
政策的暖风则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。财政支出的力度在加大,房地产市场也在“因城施策”的指导下力求稳定,资本市场的各种制度不断优化。
这些举措,直接提升了国内资本的风险偏好。大家不再满足于把钱放在现金这类避险资产里,而是更愿意把资产配置到能带来更高收益的权益类资产上。
于是,这个正向螺旋就开始转动了。首先是资金流向的改变。大家卖掉外币换回人民币的意愿(结汇)明显增强,而买外币的需求(购汇)则在降温。同时,那些跨境的“聪明钱”也开始重新看好人民币资产,配置意愿显著增强。
其次是资产价格的呼应。A股市场的回暖,成了最直观的信心“放大器”。股市一涨,信心就更足,就更能吸引增量资金入场。特别是跟估值已经不便宜的美股相比,A股对一部分回流的资金,吸引力还是相当大的。
最后则是预期的自我固化。要说市场预期有多强烈,看看外汇衍生品市场就知道了。今年7月,在岸外汇期权市场的成交额,居然创下了2015年以来的新高。更关键的是,期权的仓位清楚地显示,押注人民币会继续升值(也就是美元兑人民币下行)的投机力量正在集结。
这就形成了一条很有意思的传导链:期权市场的价格最先反映预期,开始躁动。然后,那些需要结汇的企业和个人看到风向变了,赶紧跟进。最后,这些实际的交易推动了现货市场的价格上涨。可以说,预期改善,是这轮升值当之无愧的主导力量。
升值之路并非坦途
不过,任何乐章都有高潮和尾声,单边上涨的“主歌”不可能永远唱下去。现在,这首升值的歌谣已经进入了复杂的“变奏曲”阶段,未来的路,可不一定是坦途。
首先,动能本身出现了瓶颈。之前推动市场情绪的第三个推手——也就是对资本市场上涨的预期,现在有点动摇了。股市“触底反弹”这个故事,基本上已经被市场消化得差不多了。接下来想继续往上涨,就需要更强劲的经济数据来兑现,比如楼市得有明显的企稳信号。而这,恰恰是当前市场最犹豫的地方。
其次,市场心里也有一杆理性的“秤”。目前大家普遍认为,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区间,大概在7.0到7.4之间。这个区间不是随便画的,它是市场对当前所有宏观因素综合评估的结果。想升破7.0,需要非常强的积极信号,概率不大。同样,想跌破7.4,也得是碰上什么极端情况。
更重要的是,政策的“指挥棒”始终悬在空中。央行的态度一直很明确,我们搞的是“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”。翻译过来就是,不希望看到单边急涨,也不希望看到单边急跌,维持在均衡水平附近的双向波动才是最理想的状态。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,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定盘星,手里的公开市场操作、外汇干预等工具也多的是。
最后,别忘了还有一些潜在的“杂音”。比如国际油价的波动、突发的地缘政治冲突,或者美国经济数据突然意外走强,这些不确定性都可能随时跳出来,干扰人民币的升值节奏,导致短期的回调。
结语
总的来看,这轮人民币的强势表现,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但我们能清晰地看到,它的核心驱动力,正在从“强烈的预期”悄悄转向“等待现实的兑现”。
汇率的短期走强,对普通人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利好。出国旅游、留学,或者海淘购物,手里的钱更值钱了,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。对于那些需要进口原材料、汽车等商品的企业,这也是个降低成本的好机会,应该好好调整采购策略。
但对于出口导向型的企业,压力就来了,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可能会受到影响,必须得调整外汇敞口,加速转型升级。而对于投资者来说,更需要理性看待。
我们需要记住,汇率的企稳,更多是“宏观风险缓解”的信号,但不能把它和股市上涨简单划等号。
比如2015年的经验就告诉我们,股市走牛和汇率贬值,是可以同时存在的,它俩并非完全正相关。未来市场的剧本怎么写,最终还是要看国内经济的表现、美元的动向、国际资本的流向和宏观政策的调控这四大因素的博弈。
宏图证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